首页>手册>摄影>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

此组别内的文章

需要支持?

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,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!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

《寡妇》(Widows)改编自1983年的英国同名电视剧集,讲述四名横行于芝加哥市的劫匪,在一次逃亡过程中意外丧生后,他们的遗孀为避免仇家上门讨债,决定一起执行亡夫们留下的抢劫计画,共同捍卫自己原有的生活。

本片导演Steve McQueen,与搭档18年的摄影指导Sean Bobbitt,曾共同拍摄电影《自由之心》(12 Years a Slave),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及导演等大奖,足见他们的合作无间。如今,两人再度携手合作,首次挑战拍摄动作惊悚类型,齐力打造气氛沉重紧凑的影像钜作。

本文将介绍《寡妇》的拍摄手法,透过底片摄影,搭配灵活的镜位选择、专业的控光技巧,营造压抑氛围,以及同样与导演长年搭挡的调色师Tom Poole,如何透过后制,增加戏剧视觉张力,让本片成为兼具艺术及商业价值的精彩作品。

深入拍片现场,著重表演的摄影原则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插图

“Sean总能看到事物耀眼的一面,但我们从不希望用炫技来表现。”
──《寡妇》导演Steve McQueen

“我们对彼此都抱有高度的尊重和信任。”摄影指导Sean Bobbitt表示,厘清导演的想法和个性,并谨守份内的工作,是他与导演Steve McQueen能长期合作的主要原因。由于McQueen较注重演员的表演风格,Bobbitt时常须要现场发想画面的呈现方式,并通过讨论和修正,呈现导演心目中的影像世界。

灵活的镜位选择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插图1

“当我们现场看到演员的表演后,我们才会开始讨论镜位。”Bobbitt解释,除了部分的特技镜头,片中大部分的镜头画面,其实都是拍摄现场才决定而成。开拍前,为让McQueen和演员能够自由排戏,Bobbitt会先打亮整个场景,等到确认演员走位后,两人才进行分镜工作,并决定镜位、调整布光。

此外,Bobbitt和McQueen都非常喜欢2.40:1的景框比例,透过较宽广的拍摄范围,创造视觉上的震撼感,并使演员走位和摄影构图有更多发挥空间,以利于表现人物关系及情绪转折。

► 延伸阅读:残酷里的一抹光影,是枝裕和温柔捕捉百态众生

讲求真实调性,简单精准的一镜到底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插图2

 “实现导演的视觉概念与想法,就是摄影指导的工作。”
──《寡妇》摄影指导Sean Bobbitt

本片主要是以35mm彩色底片拍摄,透过ARRI LT和ST 摄影机,并搭配镜头Cooke S4,让整体画面的对比度较低、偏暖色调,有效呈现人物肖像的线条;而为增加故事真实感,摄影指导Sean Bobbitt拒绝风格化的灯光设计,强调写实的人物及场景,捕捉芝加哥市的真实样貌。

由于Bobbitt习惯以单机拍摄,而导演Steve McQueen则喜欢简单、精准的分镜方式,使得本片虽无复杂的摄影机运动,却能透过颇具巧思的镜位选择,呈现精彩的长镜头叙事。

礼车内的秘密对话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插图3

演员Colin Farrell饰演的政治家,在结束位在破旧社区旁的演讲,并搭车回到自家高级住宅时,摄影机并未跟随他进入车内,而是停留在车辆的挡风玻璃外,让观众同时听到Farrell和其他人对话的声音,也看见芝加哥明显的贫富差距。

这段一镜到底的拍摄,是由一台装载摄影摇臂Technocrane的拖车,一边拖行Farrell的座车,一边拍摄而成。为此,Bobbitt选用Kodak VISION3 50D彩色底片,在初夏的自然光底下拍摄,让画面既能呈现丰富的自然色,又能维持影像的低颗粒感。

篮球场的残忍行刑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插图4

演员Daniel Kaluuya饰演的黑道份子,在威吓两名误闯地盘的男子时,摄影机不断360度环绕三人,营造紧绷气氛,直到Kaluuya终于痛下杀手后,摄影机才缓缓停下,让观众深陷长时间的暴力阴影中。

这段一镜到底的拍摄,是Bobbitt现场观看演员现场表演之后,透过Steadicam稳定器的辅助,让稳定器操控员与演员排练精确走位,才顺利完成的镜头。其中,由于当天的自然光忽暗忽明,导致光线无法连戏,剧组特别动用6座18K灯,并架设于窗外搭建的鹰架上,借此模拟午后的日光照明。

► 延伸阅读:Behind the Scenes 03 一镜到底的《维多利亚》

善用色彩对比,层次分明的影像张力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插图5

 “我不希望画面色彩过度分明,它必须如同我们的肉眼所见。”
──《寡妇》调色师Tom Poole

“调整明暗对比度时,人们习惯凸显白人的轮廓,却牺牲黑人的肤色。”调色师Tom Poole表示,由于他和摄影指导Sean Bobbitt亦是长期搭档,且同样负责过《自由之心》的调色工作,令他们对于演员深色皮肤的视觉呈现,进行过非常多的关注与研究,致力于保留非裔演员们在影像上的细节。

Poole解释,在调整黑人肤色时,若加入过多暖色调,他们的皮肤将偏红;若加入过多冷色调,则偏白。因此,先以肤色为准来校正色彩,再开始加强环境细节,才能让演员的轮廓得以保留,而提高画面整体亮度,并降低中间调,也同样有助于凸显深色皮肤的细节。

加强环境的情绪氛围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插图6

为营造演员Viola Davis饰演的寡妇Veronica,失去丈夫以后的孤独心境,Poole会刻意突出特定颜色,使场景呈现疏离的冷色调。例如,处理Davis独守空房的场景时,Poole会刻意加强蓝色及白色的比重,让整个房间看起来干净、寒冷,并加强场景内的暖色光,让画面出现鲜明对照,维持视觉上的均匀。

呈现寡妇们计画抢案的仓库时,为加强环境脏乱的样貌,拍摄时,Bobbitt以萤光灯、日光灯及钨丝灯,进行现场打光,让场景呈现有深浅差异的绿色调;后制时,Poole则加强蓝色及橘色的比重,替人物增添一些亮度及暖色调,与场景的绿色调进行区隔,让画面产生更多层次,展现人物身处混乱及无奈的处境。

► 延伸阅读:电影大师教你搭配颜色,大卫芬奇、魏斯安德森的色彩机密

“当底片摄影和数位后制相结合时,
影像品质和视觉张力可以同时达到最佳成效。”
──《寡妇》摄影指导Sean Bobbitt

尽管在拍摄本片之前,导演Steve McQueen和摄影指导Sean Bobbitt,曾一起走访芝加哥当地取材,并参考犯罪电影《烈火悍将》(Heat)的元素,取得创作上的共识,但他们不打算模仿任何电影的视觉风格,而是完全发想自他们对“芝加哥市”的印象。

McQueen解释,《寡妇》其实就是“芝加哥市”的缩影,透过融合种族、性别等多元议题,呈现美国社会的阶级对立及冲突,而在得知电影初映后,剧情引起观众们的热烈回响时,McQueen不禁叹道:“我想观众正需要这种宣泄的出口,因为我们对于当前的政治环境无能为力。”

《寡妇》幕后花絮:

《寡妇》底片摄影追求写实风格,细致调色渲染影像氛围插图7

文字:邱昶维|来源:slate, britishcinematographer, blog.pond5, backstage, hollywoodreporter, kodak, indiewire|图片: awardscircuit, britishcinematographer, gamek, people, gq, kanyetothe, youtube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