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手册>摄影>精雕“虚拟”人工智能——《人造意识》鬼斧神工的特效与摄影

此组别内的文章

需要支持?

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,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!

精雕“虚拟”人工智能——《人造意识》鬼斧神工的特效与摄影

导演Alex Garland曾是《28天毁灭倒数》、《太阳浩劫》等科幻大作的编剧,在2015年首次执导电影《人造意识》,探讨人工智能的伦理议题,剧情布满哲理、科技与人性的辩证。他与摄影及特效团队合作,打造干净、极简的影像风格,开拓新一代科幻经典。

片中的特效团队包含“Double Negative”工作室,曾为Christopher Nolan的《全面启动》、《星际效应》等片效力,也受《哈利波特》、漫威系列等电影青睐。在《人造意识》中,更是创造出兼具美丽与科技感的人工智能“Ava”,让电影拿下奥斯卡“最佳视觉效果”奖,成为该奖项1998 年以来,制作成本最低的得主。

巧夺天工的智能机器人——更具“人味”的视觉特效设计

精雕“虚拟”人工智能——《人造意识》鬼斧神工的特效与摄影插图

“做得少,效果更好,我们一直谨记著这点。”
——Double Negative视觉特效总监 Andrew Whitehurst

《人造意识》讲述神秘企业发明家Nathan,邀请公司工程师Caleb至其别墅,检验人工智能机器人“Ava”,测试她是否具备人类的意识与情感。编导Alex Garland形容本片时空,正发生于“现在的10分钟后”,因此电影视觉需具备科幻感,同时奠基于真实。

机器人Ava作为电影核心,其设计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分别交由概念设计师 Jock 和Simon Gustafsson设计草图,再由Double Negative、Milk VFX两家视觉特效公司进行打造。Double Negative负责Ava的平面视觉、CG躯干与动作后制;Milk VFX则设计出Ava精密、细致的机器人大脑。

符合人体工学的机器人

精雕“虚拟”人工智能——《人造意识》鬼斧神工的特效与摄影插图1

“我为自己和设计Ava的人设定一个准则:我们不能参考其他机器人的形貌。”Double Negative的视觉特效总监Andrew Whitehurst表示,他们参考轻型飞机、F1赛车等精密机械,并研究人体构造进行设计。相较许多科幻片过于天马行空的想像,团队基于现行的工业技术,以及合理的人体工学,创造独一无二的机器人Ava。

Double Negative团队根据概念设计师的平面草图,经电脑绘图软件,转化为3D模型。他们参考人类骨骼架构,将关节简化得更为“机械化”,而后再加入近似人类的肌肉和线条,维持合理的重量分布,尽可能删除过于花俏、多馀的设计。他说:“我们努力让Ava有合理的机械构造,也具有女性的美感,让观众不得不相信,人类会因此爱上她。”

拍摄时,饰演Ava的演员Alicia Vikander仅身穿灰色网格装,观众所看见Ava身上的机械结构,多半为后制特效。但团队仍利用3D列印技术,制造出机器头壳、手臂、躯干等部位,用于发明家Nathan的实验室场景中。

营造匍匐前进的恐惧感——低调缓慢的运镜手法

精雕“虚拟”人工智能——《人造意识》鬼斧神工的特效与摄影插图2

“我有目的得移动摄影机,让观众产生质疑,究竟哪个角色深陷骗局之中。”
——《人造意识》摄影指导Rob Hardy

导演Alex Garland与摄影指导Rob Hardy经测试后,选择以Sony CineAlta F65摄影机,搭配Cooke Xtal Express 变形镜头拍摄,追求高质感4K画质之馀,也能表现别墅外山林的壮阔,与别墅内肃穆紧绷的氛围。拍摄时,仅有少量手持镜头,改运用Sony同系列的PMW-F55摄影机,呈现更具情感的影像,如Caleb透过监视器监看Ava更衣时的片段。

全片多以低调、缓慢的运镜手法,定调其冷冽且沉稳的影像风格。Rob Hardy表示,他希望摄影机运动几乎“不被察觉”,以第三者旁观的方式接近角色,营造惊悚故事氛围:“我们借此给予一种匍匐、蔓延的恐惧感。”

“人性化”的照光手法

精雕“虚拟”人工智能——《人造意识》鬼斧神工的特效与摄影插图3

全片几乎皆在全然封闭的别墅拍摄(实景为挪威的Juvet Landscape Hotel),无法使用大型灯具,因此剧组改以实用灯光照明(如生活中的日光灯管、灯泡等)。但Rob Hardy为不让光线过于尖锐、直接,他改以在场景装设高达15,000颗的钨丝灯,取代科幻片惯用的鲜明白光。他说:“我想借此探索,一种更为温暖自然、且人性化的打光手法。”

Rob Hardy与灯光师Lee Walters,让光线反射在别墅内的玻璃、墙框与缝隙间,制造空间幽闭孤立的气息。例如:拍摄囚禁于玻璃间的Ava时,Rob Hardy在摄影机旁设置细长型的钨丝灯管,透过灯光与玻璃反射,映照在Ava与Caleb间,反映角色隐微的孤独感。

片中使用的灯光,皆可由调光器做明暗变化。Rob Hardy透漏,在每次工程师Caleb针对Ava检验的“图灵测试”,照光方式都有些微改变,随著剧情变得更加诡异险恶,光线也逐渐从明亮转为黑暗。


不使用绿幕的特效摄影——尊重演员对戏间的自然度

精雕“虚拟”人工智能——《人造意识》鬼斧神工的特效与摄影插图4

“如果我作为总监,不能给视效团队最好的素材,也就难以期望从中获得优秀的成品。”
——Double Negative视觉特效总监Andrew Whitehurst

该片共高达800颗镜头需特效后制,其中接近一半、约350颗为机器人Ava的镜头。但剧组不搭建特效电影常用的绿幕布景,也不让饰演Ava的演员Alicia Vikander穿上“绿衣”,方便团队后制。

特效总监Andrew Whitehurst解释:“这部电影是以人物间的对话做为基础。”因此,必须得让Alicia Vikander与其馀演员在最自然的状态中演出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,拍摄时架设绿幕,或运用动态捕捉(Motion capture),只会打乱演员的节奏,拖长拍摄时程。

如何透过摄影与特效后制,呈现完美无瑕的Ava
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hx41147qF?spm_id_from=333.337.search-card.all.click

剧组采取的手法为,先拍摄Alicia Vikander正常演出的镜头,接著让摄影机操作员在无演员的情况,尽可能“模仿”前颗镜头,取得另一颗运镜相近、但为空景的镜头,并且同时拍摄该场景高画质的平面照片,供照明参考。

进入后期制作后,他们仅保留Alicia Vikander的脸部表情、手部动作,并在空景镜头中补上机械部分,以“身体追踪”(Body-tracking)技术操控Ava的动画模型,接近Alicia Vikander原先的表演,最终再将两颗镜头交由合成动画师,完成最终画面。

Andrew Whitehurst表示,片中诸多长时间的镜头,加上拍摄使用的变形镜头,容易让影像比例失真,为团队增加挑战。幸亏他与服装设计Sammy Sheldong讨论Ava服装时,即在颈部等关节处,加入圆形小环与螺柱,帮助后制“对准”Ava身体的各部位;拍摄时,他也和摄影指导Rob Hardy,试验各种摄影、照明方式,只为呈现最佳的影像风貌。

良好的团队合作,造就这部仅1500万美元成本的电影,成为新一代科幻代表作。此次的默契培养,也让Alex Garland在今年率领几乎相同的团队,再度制作科幻电影《灭绝》,同样获得极高评价。

“因为每个人皆朝著共同的方向前进,所以才能做出好的事物。”
——《人造意识》导演Alex Garland

推荐阅读:

微距摄影展现极致细节,透视迷你英雄《蚁人》的微观世界

拥抱生命的美好——《异星入境》以人为本营造科幻视觉

穿梭于虚实之间,《一级玩家》透过VR真实拍摄虚拟宇宙“绿洲”

文字:黄钧浩 来源:theverge, fxguide, robohub, britishcinematographer, thepestlepodcast, indiewire|图片来源:theverge, nytimes, nerdist, mariestvkritik, britishcinematographer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
在线客服
幕后
点击下面图标和我们联系
2024-04-28 08:25:06
您好,有任何疑问请与我们联系!
您的工单我们已经收到,我们将会尽快跟您联系!
[技术支持]
674316
微信号
取消

选择聊天工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