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怒火边界》以冷冽暗黑、迷离骇人的影像风格闻名,其精细缜密的剧情设计,更让编剧Taylor Sheridan因为此片,成为美国“最受瞩目的新生代编剧”,而后推出的《赴汤蹈火》、《极地追击》,更以前者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,实力不容小觑。
今年,Taylor Sheridan持续担纲《怒火边界2:毒刑者》的编剧,但由于首集导演Denis Villeneuve、摄影指导Roger Deakins皆缺席,原先并不被媒体看好。而随故事调性更加残酷,新任导演Stefano Sollima藉凸显“角色”的运镜,捕捉更加凶恶真实的动作场面;并以情绪饱满的配乐,增添更具危机感的视听氛围,上映后仍普遍获得好评。
依时事背景编写——真实呈现美墨困境的编导思考
“续集的黑暗,让第一集看起来简直像部喜剧。”
——《怒火边界》系列编剧 Taylor Sheridan
《怒火边界2:毒刑者》剧情发生于首集后,描述美国军方,因怀疑德州一起恐攻事件,为墨西哥贩毒集团“偷渡”恐怖分子入国,因而由中情局主任Matt与秘密探员Alejandro,联手绑架集团首领女儿,造成贩毒集团间内哄,进而消除集团。
剧情主题由首集的“毒品”,转为“人口偷渡”。编剧Taylor Sheridan解释,这是反映美国部分地区毒品合法化后的情势:毒枭开始贩卖“人”,借由偷渡人口赚取佣金。团队依此时局背景,研拟情节发展,制作人Molly Smith说:“它因此变得更加黑暗、令人心碎,但同时也强大并且真实。”
执导风格凸显角色魅力
续集则由义大利导演Stefano Sollima执导,他曾拍摄《血色罗马》等多部犯罪电影、影片,擅以沉稳影像风格,诠释火爆冲突场面,辩证善恶之间的灰色地带。首度进军好莱坞的他,也正受《怒火边界2:毒刑者》里“难辨善恶”的角色吸引,因而接下导演一职。
为呈现“难辨善恶”的角色特色,导演Stefano Sollima选择少用视觉特效,尽量以实景拍摄为主,并藉美墨边界的荒漠风貌与纷杂市景,反映军方、罪犯面临的考验与挣扎。他说:“这不仅能让演员更入戏,也让棘手的故事情节,保有戏剧化的空间。”
仿佛身处危悚边界——紧贴角色的摄影运镜
“摄影指导Dariusz最重要的方针,是为每场戏做出独特辨识度。”
——《怒火边界2:毒刑者》导演 Stefano Sollima
电影交由《神鬼奇航》、《魔镜梦游》摄影指导Dariusz Wolski拍摄,他同时也是大导演Ridley Scott近年的御用班底,《普罗米修斯》、《绝地救援》皆出自他手。他与导演延续首集视觉氛围,尽可能接近写实,捕捉角色与场景。
片中使用Arri Alexa Mini及Arri Alexa XT两款数位摄影机,搭配Panavision的定焦与超大光圈镜头。Dariusz Wolski以广角镜头,展现环境规模,表达人物在沙漠、边界的冲突场面;并常以长镜头(长时间的镜头)搭配人物特写,让观众亲近角色。导演Stefano Sollima说:“这让我们可以时时跟随角色,不会迷失在巨大场面里。”
导演Stefano Sollima曾于访问中提及,对电影里夸张骇人的枪响、爆破没兴趣;反之,则希望透过精心设计的动作场面,具有独特“辨识度”,做出每场戏的区别;同时也更聚焦于摄影运镜,如何反应“角色”于剧情当下的情绪。
如何拍摄片中的精彩枪战戏:
精细设计火爆动作场面
全片最复杂的场面,为军方护送贩毒集团首领女儿Isabela返回边界时,与墨西哥警方发生的“枪战”。特色在于,导演Stefano Sollima安排数颗长镜头,跟随角色Isabela的视角,表现她于车内感受枪战的心情。剧组并且架设轨道及特殊摄影装置,让摄影机得以于狭小空间内,利用推轨同时旋转300度,囊括车内的肃穆氛围,与车外的枪火时刻。
“我们制造了一场恐怖的戏,所有事物在她周围爆炸。”导演Stefano Sollima并表示,这场戏是凸显“暴力”的转折时刻:“Isabela终究必须面对,她所处世界中的暴力,是由她的毒枭父亲所建立出来的。”而戏中的爆破效果,也几乎皆为实景拍摄。
另一动作场面,恐怖分子于德州超市引爆炸弹的戏,也以长时间的跟踪镜头(Tracking Shot)拍摄,增加临场感。Stefano Sollima说:“它给你的印象是没有经过剪辑,因为你正身在其中。”仿佛观众正如那对渴望逃离超市的母子,经历相同的无助及恐惧。
古典声响与电子成音巧妙交融——情绪更加饱满的配乐
“配乐师Hildur以自己的方式,捕捉角色独特的情绪。”
——《怒火边界2:毒刑者》导演 Stefano Sollima
本片交由冰岛知名大提琴手Hildur Guðnadóttir担纲配乐,她不仅曾多次和前任配乐师Jóhann Jóhannsson合作,更是《怒火边界》配乐的大提琴演奏者。在续集电影中,Hildur Guðnadóttir亦延续前作的冷调风格,运用古典乐器结合电子成音的编写,更大量加入多种乐器,以“别出心裁”的手法使用乐器。
“为了让人物表现更有情感,导演热衷于添加更多‘情绪化’的元素。”Hildur Guðnadóttir表示,导演期望续集的乐曲,除保有首集沉重肃穆的氛围外,更能藉声响的变化,让角色形象更加具体。
激昂且冷冽的配乐风格
《怒火边界2》中,Hildur Guðnadóttir再次结合电子成音,以及低音大提琴的“滑奏”,交织出诡谲不安的氛围。她还大胆以有机、即兴手法,录制敲击金属、木头碎片的声响,仿制出打击乐器的效果,并与动作场面的枪响配合,紧密结合配乐与声音设计(Sound Design)。她说:“我们不是相互竞争,而是彰显彼此。”
片中,同时也运用钢琴、竖琴,甚至许多特殊乐器,如非洲拇指琴kalimba、电子弦乐器Halldoraphone,后者形貌接近大提琴,具有奇异的上扬回声,Hildur Guðnadóttir形容它为此片的“大明星”。“它成功造就配乐无情、冷冽的氛围。”
电影也多次使用首集主旋律〈The Beast〉,甚至出现于剧情结尾,暗示角色Alejandro度过惊险后,再次返回危险边界,让两集电影藉配乐串连,成为封闭“回圈”。导演Stefano Sollima表示,选用此旋律,也为纪念离世的前任配乐师Jóhann Jóhannsson:“我们谨记著他运用声音的观点,我们新制作的声响,也几乎是在向他致敬。”
《怒火边界》主旋律〈The Beast〉:
编剧Taylor Sheridan亲手打造出《怒火边界》的世界观,也将持续完成此系列的第三集。他曾在受访时分享,这个“恐怖”的美墨边界题材,正奠基于该地区的真实情况改编,并且提醒大众应关注,剧情里毒品、暴力、恐攻、人口偷渡等议题的重要性。
“作品是非常真实的,我们不想美化暴力,不想轻视人们在现实里经历的事情。”
——《怒火边界》系列编剧 Taylor Sheridan
推荐阅读:
从电视剧演员到电影导演—— 泰勒・谢里丹的电影路
《疯狂麦斯:愤怒道》末日,不代表人们就放弃追求“美丽”
底片混合数位摄影,《不可能的任务:全面瓦解》呈现精致动作场面
文字:黄钧浩 | 来源:Creativeplanetnetwork, Hollywoodreporter, Cinemareview, indiewire, Polygon, Moviefone, Filmjournal, filmmusicmag, uproxx|图片来源: EntertainmentAccess, bullz-eye, dnaindi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