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恶魔岛》出自法国作家 Henri Charrière 自传,他因莫须有的杀人罪名而被判终身监禁,为了自由而不断逃狱,最终成为历史上唯一成功逃离法国重囚监狱恶魔岛的人。
1973 年这个故事获得好莱坞重视,买下版权并保留一半原著改编成电影,如今此题材仍不减热度,再度翻拍。2017年新版《恶魔岛》,则交由《Før frosten》导演 Michael Noer 与《窃听风暴》摄影指导 Hagen Bogdanski 携手,重新诠释经典监狱电影。
摄影指导 Hagen Bogdanski 的摄影经历丰富,《窃听风暴》、《39号特案》等脍炙人口的惊悚之作皆出自他手,其中《窃听风暴》更曾获金球奖最佳摄影之殊荣。本文将透过 2017 年的《恶魔岛》来阐述他的摄影心经,同时比较其与 1973 年版本的创作风格差异,因应拍摄技术的改变,会为这两部电影带来什么样的视觉转变。
真实打造《恶魔岛》,于自然荒野实际造景、造陆
“我们都在户外拍摄,所以完全看天吃饭,受著上天的怜悯。”
——《恶魔岛》导演 Michael Noer
新版《恶魔岛》的故事背景发生于 1960 年代,在拍摄较具时代性的画面时,为了真实重现当时的建筑风格、人物风情、交通工具等,剧组大多会选择以棚内搭景或特效呈现,然而《恶魔岛》却选择较为冒险的方式——在户外实景拍摄。
真实的恶魔岛位在南美洲的法属圭亚那,他们实际参考恶魔岛的样貌及 Henri Charrière 的自传描述后,决定选在蒙特内哥罗、塞尔维亚、地中海的马耳他岛拍摄,虽然这样的选择为剧组省下一笔经费,但户外场景所带来考验更为一大挑战。
岛上天气多变、地形崎岖,增加剧组拍摄难度,Hagen Bogdanski 表示:“我们必须在山上建一条路,因为那附近真的没有路可走。”为了追求真实感,他们亲临荒野拍摄,捕捉真实的大自然场景,仅特效处理少数几颗镜头,将近代建筑与交通工具后制去除。尽管户外拍摄面临许多问题,但大自然多变的气候与浑然生成的自然风光,仍为《恶魔岛》增添不少风味。
►延伸阅读:真实于海中拍摄的MV——Novo Amor〈Birthplace〉诠释污染危机
地形崎岖的拍摄挑战,以轻便机型手持摄影
“我从没这样拍摄过 (无彩排摄影),一开始会有点担心,
但之后却很喜欢,我认为它具有自我启发的感觉。”
——《恶魔岛》摄影指导 Hagen Bogdanski
《恶魔岛》的拍摄运用大量手持摄影,凸显逃狱时的紧张与匆促,摄影指导 Hagen Bogdanski 选择用 Arriflex HT 和 Arriflex mini 等较为轻便的机型,减轻摄影师的负担之馀,更能让画面维持在一定的稳定度,确保观众的观影品质。
此外,即使面对山野,会遇到许多难以执行的拍摄挑战,但现在的摄影设备多能克服外在环境问题,顺利捕捉影像画面。比方说许多需要摇臂机器的升降镜头,就可以使用摇臂车 (ARRI Rental HEXATRON ) 解决地面崎岖不平、使得镜头不够稳定流畅等问题。摄影指导 Hagen Bogdanski 表示:“如果我和导演需要采用轻微移动的镜头运动,HEXATRON 摇臂车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,真的是让人惊艳的设备。”
►延伸阅读:《我想有个家》手持摄影深入儿童视角,关注黎巴嫩贫困街头
没有彩排的演出,增添临场感的真实拍摄
《恶魔岛》导演 Michael Noer 从拍摄纪录片起家,从场景、灯光到演员妆发都希望尽可能真实自然,因此他常常要求不彩排,直接即兴拍摄,对摄影师而言真的吃足了苦头,Hagen Bogdanski 表示:“所有的技师与追焦师,永远都无法精确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,因此这部电影会以最基本的摄影原则为主。”
新旧两版《恶魔岛》,不同年代的风格差异
“在每次冒险中,总是会有许多你必须克服的危险,
以及需要横跨的障碍,这部片 (恶魔岛) 的制作也同样如此。”
——《恶魔岛》导演 Michael Noer
与新版不同,旧版《恶魔岛》则在牙买加拍摄,当时摄影设备不如现在的数位摄影器材轻便,因此运镜上的选择较为有限,也使得两部片的视觉呈现有所差异。此外,旧版用底片拍摄,在画面上颜色对比度更高、也更为强烈,新版数位摄影则提升色彩层次,视觉表现更为丰富,摄影器材的演进,也使得电影的观感体验不断改变。
在光源设计上,旧版《恶魔岛》的摄影 Fred J. Koenekamp 擅于透过高对比度的灯光,肃立起阴暗、坚硬与对立的监狱氛围;反观新版,无论美术、还是灯光设计上,就让街景与监狱呈现截然不同的味道,一边是浮华世界,一边是堕落、又充斥著杀气的地狱国度。新版导演 Michael Noer 也较偏好以现场自然光源为主,尽可能贴近于真实。
新旧版《恶魔岛》虽然是同个题材,但他们却各自具有其独特面貌,从技术上摄影方式的不同,到场景的选择、灯光、色彩皆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影像氛围。Hagen Bogdanski提及,为避免受限于前作,他更倾向自由发挥,以新颖技术方式表现:“原本的电影在各个设计上都相当老旧了,我与导演也仅只看一两场镜头,就不再参考了。”
►延伸阅读:重复“翻拍”的日夜MV《Man of War》
“剧本需要有强烈的感情核心在里面,
事实上比起影片,演员的演技更让我兴奋、投入影像之中。”
——《恶魔岛》摄影指导 Hagen Bogdanski
无论是1973年令人感到阴暗、肃然的《恶魔岛》;还是2017年,色彩表现更为丰富的《恶魔岛》,在观看旧版或者新版电影时,即便故事题材相同,观众仍皆有不同程度的观影感受,两者没有优劣之分,皆为幕后工作者的心血杰作。
《恶魔岛》满足观众一窥 1960 年代监狱的样貌,Henri Charrière 的逃狱故事也深深吸引许多人。“如果有个好故事很吸引我,那我很乐意深入蒙特内哥罗的丛林工作;反之,这个故事不够动人,我宁可长达 6 个月以上不工作。”Hagen Bogdanski 道。
不过,与原本的自传相比,两者都强化了主角巴比龙与狱友之间的友情,增加剧情的丰富度,唯一不变的就是巴比龙不屈服妄加的罪名,从不放弃自由,或许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,仍能感动大众,重回大萤幕的原因之一。
►延伸阅读:《刺激1995》挣脱牢狱的救赎旅程 Roger Deakins动人摄影美学
文字:林君桦|来源:moviemaker, medium, wearemoviegeek, filmschoolrejects, arrirental, imdb, americanfilminstitute, collider |图片来源:moviemaker, bleekerstre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