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手册>特效>《核爆家园》真实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,以3D建模重现核电厂原貌

《核爆家园》真实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,以3D建模重现核电厂原貌

1986年,在苏联乌克兰车诺比核电厂,发生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,其所释放的污染物质远超过福岛第一核事故的十倍,深深遗害邻近国家,编剧Craig Main发现这段封尘的历史,燃起揭开事件真实面貌的兴趣,进而以此为主题创作HBO影片《核爆家园》。

回溯这段历史,剧组发现他们必须为这个故事负责,既是对亡者的尊重,亦是替还在世的人诉说无以名状的生命重担,他们尽可能贴近史实,在剧本、角色设定、工厂样貌等都依据当时事件还原,摄影也试图以放射光感,暗示核爆污染危害无所不在,而配乐师同样为求真实,深入发电厂取材,谱曲让人恐慌的“核”音乐。

被埋没的历史,编剧揭开谎言代价

《核爆家园》真实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,以3D建模重现核电厂原貌插图

“故事的核心是关于,当我们脱离真理时会发生什么事。”

——《核爆家园》编剧 Craig Main

这场震惊全球的核爆事件,在苏联的主导下逐渐隐没,如今编剧Craig Main再次翻阅历史,却发现其中有不少谎言,数以万计的人都因此承受惨痛代价,他决心将事故摊在阳光下,除了面对将戏剧贴合史实的难题,更要将故事浓缩成5小时,道尽人们的悲痛。

“我尽力照著我的原则生活,那就是如果你要说一个自己没经历过的故事,尽可能地尊重曾身历其中的人们,而这也是表达敬意的其中一种方式:正确地处理细节。”Main坦言,除了搜集大量文本与纪录片,他也实际来到东欧访问经历过事故的人们,并密切地与科学家探讨核电原理与爆炸成因。

剧中每个角色甚至可以对应到历史上的人物,但饰演科学家乌拉娜柯缪克(Ulana Khomyuk)的爱蜜莉华森(Emily Watson)为例外,Main将其视为,结合了多位协助应对灾难的科学家角色,他表示:“我想创造一位敢于挑战政权的角色,她是科学家的理想化身,不在乎名利,只坚守真相。”

 延伸阅读:《从前,有个好莱坞》回到七零年代洛杉矶,重现片场历史与风光

重返核电厂,逼真还原核电事故

《核爆家园》真实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,以3D建模重现核电厂原貌插图1

“它不仅仅是一部故事片,甚至更沉重。

由于这是一段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,我们持以敬重的心态,谨慎呈现视觉设计。”

——《核爆家园》摄影指导 Jakob Ihre

车诺比核电厂爆炸之际,一群不知情的人在附近一座桥上,远观放射性光芒的爆炸,而那座桥如今被称为“死亡之桥”,那些围观的人民无一幸免致命的辐射,这场戏伴随如雪花纷飞的辐射尘粒,孩子们在片片尘埃中嬉闹玩耍,诗意的情境下却是索命悲剧。

摄影指导Jakob Ihre试图重现那场爆炸光感,他从白俄罗斯记者Svetlana Alexievich所著的纪录片《车诺比之声》中深入了解核爆事故:“有了更多事实与资讯,你就能够从摄影的角度,决定如何呈现影像画面。”

《核爆家园》真实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,以3D建模重现核电厂原貌插图2

核电厂爆炸,燃起炽烈大火,Ihre以欧洲最大升降机,高挂灯光模拟火势,他解释:“那不是正常火的颜色,它有一些绿色在其中,那是为了摆脱浪漫温暖的火光,让它看起来更毒。”他亦试图以闪烁光感,传达被辐射层层包围:“我们想表现出世界更加动荡。”

“在一般电影中,我们不会让画面中的阳光、灯光过曝,但我们想让人们感受到,角色在烈焰的曝晒下,就如同被放射性辐射灼伤。”Ihre表示,他留心太阳进出云层的光影变化,使日光灯管闪烁,进而改变曝光程度。

3D建模解构核电厂,实际打造内部空间

《核爆家园》真实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,以3D建模重现核电厂原貌插图3

车诺比核电厂结合实景拍摄,与电影制片场棚内搭建,艺术总监Luke Hull与他的团队先研究俄罗斯库尔斯克(Kursk)核电厂,其设计与车诺比核电厂相似,并依此制作3D建模,同时比对主要拍摄地立陶宛伊格纳利纳(Ignalina)核电厂,找到要建立的目标。

“我们建造了爆炸后的反应堆,被毁的帮浦装置、备用仓库及发电厂相关设备,我们还建造了地理位置上正确的矿山。”Hull说明,美术团队在制片厂重建爆炸后的发电厂,其馀场景则在伊格纳利纳(Ignalina)核电厂取景完成。

“许多钢筋混凝土和管线,所有部件都重复相同的结构。”Hull解释,他们借由建立基础设施,连结各个场景,让画面看起来都像是车诺比核电厂内的房间:“工厂有不同的区域:设备室、管道室、控制室。进入核心区域后,它变得更重且坚固,然后在核心层以下,管线就像发电厂的血管系统。”

 延伸阅读:《泥沼》摄影师Rachel Morrison捕捉自然光,真实呈现种族史诗电影

深入历史错误与人心,谱曲恐怖“核”音乐

 《核爆家园》真实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,以3D建模重现核电厂原貌插图4

“我认为将这个故事重述,并且永不遗忘是非常重要的,

我们才能不断学习那里曾发生的错误。 

——《核爆家园》配乐师 Hildur Guðnadóttir

“想像一下对辐射的恐惧,和对自己所处空间的恐惧会是什么感觉。”配乐师Hildur Guðnadóttir道,她认为车诺比核事故不需要戏剧化的音乐加强,因为故事本身就是个戏剧性的事件,反而是从灾难事件及无形广泛的核辐射著墨,强化惊悚氛围。

“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尊重逝世的人们,和经历过这场事故的人们。”Guðnadóttir坦言,她亲自走一趟核电厂,录下声音,感受环境,尝试捕捉现实中可能有的情绪:“感觉这是与核电厂合作最尊重的方式。我只是先听了它要说的内容,然后从那里开始解释它。”

“我们采用的方法是非常诚实和直接的。”Guðnadóttir解释,她试图展现两个面向,一是恐惧,Guðnadóttir说明:“辐射是一种非常沉重却无声的物质,我觉得需要以真实的元素表现配乐。”透过核电厂反应堆的声音,与回荡在厂内的回声,试图勾起人们恐怖神经;另一则是人为的悲剧与错误,她以自己的感受与乐法诠释情感。

 延伸阅读:《女巫》写实摄影捕捉阴森氛围,服装、配乐诠释真实历史题材

《核爆家园》真实还原切尔诺贝利事件,以3D建模重现核电厂原貌插图5

“把事情做好,要一直抱持的信念是,尽你所能地挑战影片制作高度。”

——《核爆家园》导演 Johan Renck

导演Johan Renck担起《核爆家园》的沉重议题,追求每个制作环节的真实度。他认为追求作品的高度,并不是设法找到简单的方法完成影片:“电影摄制是一个庞大而繁琐的野兽,您必须绞尽脑汁克服它,这样的做法不是为了走一条阻力最小的路,而是要一路提高赌注和门槛。”

文字:林君桦|来源:lbbonline, theplaylist, goldderby, vice, hollywoodreporter, pond5, deadline, indiewire, popdisciple, scoreit|图片来源:imdb, youtube, lbbonline,  vice, deadline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