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手册>声音>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自日本小说家,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《烧掉柴房》,讲述韩国青年李锺秀,在遇见自己的儿时邻居海美,以及神秘的富二代Ben之后,意外被卷入一起扑朔迷离的失踪案件,并深陷于虚实交错的线索之间,逐渐无法自拔。

本片由韩国导演李沧东执导,他曾以电影《绿洲》和《密阳》,两次代表韩国出征奥斯卡最佳外语片;如今,他睽违八年推出新作,以本片再度代表韩国出赛,并与《哭声》摄影指导洪庆彪、《熔炉》配乐师Mowg共同合作,齐力打造幽微、诡谲的惊悚之作。

(以下有雷,请斟酌阅读。)

发现改编文本潜力,对现实世界提出疑问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插图

“我想把小说里的谜团,扩展到我对生命的疑问。”
──《燃烧烈爱》导演李沧东

对于改编村上春树小说〈烧掉柴房〉的过程,导演李沧东表示:“一开始,我根本看不出来烧柴房是在隐喻杀人。”其实,这个改编剧本的想法,最早是由编剧Oh Jung-mi提出,由于她对故事里“烧毁无用的柴房”一说,深感莫名愤怒,让李沧东开始思考这个琐碎的情境,是否有蕴藏巨大议题的潜力存在。

与此同时,李沧东发现美国小说家William Faulkner,竟著有一篇题名相似、讲述阶级冲突的短篇小说《烧马棚》(Barn Burning),让他开始找到改编议题的切入点──“年轻人的愤怒”。

为此,李沧东与编剧以脑力激荡法(brainstorming)的方式,讨论故事内容,并锁定韩国当代社会,融入政治、经济等多面向的议题。

李沧东解释,这部电影的编写方式,其实完全沿袭一般惊悚电影的剧情结构,但他希望这不只关于失踪谜团,而是关于整个世界:“我希望观众去思考这部电影的每个人物,并将他们与现实的问题连接起来。”

► 延伸阅读:《时时刻刻》由静转动——当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

挖掘演员自然演技,以配乐衬托人物样貌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插图1

“我一直都希望演员是简单、纯粹地去感受情绪,
而不是要表达它们。”
──《燃烧烈爱》导演李沧东

“导演告诉我:‘不要觉得被压迫,你只是感受、只是存在。’”饰演李锺秀的演员刘亚仁表示,导演李沧东的指导方式相当特殊,透过不确切的人物定位及表演指令,李沧东让演员们收敛自身表演技巧,耗费大量时间与演员们讨论人物细节,深入挖掘他们的内心世界,还给演员自由发挥的空间。

此外,李沧东的选角方式亦相当特别,他甚少根据演员接触过的角色和表演经历选角,而是透过直接观察与交流,判断演员是否符合所求。

例如,演员Steven Yeun是名韩裔美国人,但李沧东看见其身为移民的“天然孤独感”,与设定为韩国人的人物Ben极其相似,因此执意邀请他扮演该角色,令Yeun赞赏:“他真的对人类,有种非凡的理解。”

音乐加强人物特质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插图2

“我想要找到音乐本身的独特性,就好像它原本就属于这个场景。”李沧东解释,在过往的电影作品中,他极少使用配乐,因为他认为音乐是独立于影像叙事外的声音,不应成为拉升情绪或悬念的手段。基于上述原则,李沧东这次尝试使用配乐,并邀请配乐师Mowg,打造能够凸显人物心理状态的配乐。

例如,富二代Ben身处的空间里,必会搭配场景播放的沙发音乐,衬托Ben高贵、玩世不恭的气质,而青年锺秀身处的空间里,则几乎不存在任何音乐,让锺秀的内心世界更显空虚。此外,为增添影像的压迫感,Mowg会不时在影片中,加入介于音乐和杂音之间的“嗡嗡声”,让场景更显诡谲。

《死刑台与电梯》原创配乐〈Lift to the Scaffold〉: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插图3

除了有Mowg制作的音乐,电影里海美迎著夕阳、舞蹈“生命之舞”的片段,其配乐其实取自爵士乐手Miles Davis的作品〈Lift to the Scaffold〉,同时也是法国新浪潮电影《死刑台与电梯》(Elevator to the Gallows)的原创配乐。

剧本里就已指定使用的〈Lift to the Scaffold〉,除了是因其爵士乐曲调,本身带有自由、奔放的态度,《死刑台与电梯》兼具的浪漫和惊悚调性,也是李沧东在这场戏里,试图营造的氛围。

► 延伸阅读:奥斯卡提名配乐师——Carter Burwell打造电影梦幻听觉

舍弃分镜拍摄流程,数位摄影呈现自然光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插图4

“我希望拍摄时的一切,都是自然且准确地发生。”
──《燃烧烈爱》导演李沧东

为与摄影指导洪庆彪保持最直觉的合作方式,李沧东刻意不与擅于分镜的洪庆彪讨论拍摄镜位,而是与他研究拍摄自然光的技巧,并一起寻找适合的拍摄地点,尽可能地减少人工痕迹,让电影保留写实风格。

“光明与黑暗的界线,是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概念。”导演李沧东表示,由于电影探讨的主题,是关于“可以被看见”与“不能被看见”的事物状态;因此,他让故事充满大量的清晨或黄昏场景,并首次采用数位摄影,捕捉精致的光影层次与画面细节。

慎选拍摄地点的自然光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插图5

“这部电影有故事要说,但画面里的光线和空间才是真正的故事。”洪庆彪解释,尽管初期他不太适应李沧东抽象的沟通方式,但两人对光线的运用非常有共识,使得两人在确立拍摄场景后,剧组几乎不太需要另外打光或后期调色,画面里的自然光或现场灯光,即已经非常贴近他们的创作美学。

有趣的是,在李沧东与洪庆彪精心选择拍摄地点之后,本片的拍摄素材,常因画面过度唯美,遭到最终剪辑舍弃。例如,拍摄锺秀家的地点坡州市时,该地的浓雾缭绕及群鸟过境,时常出现令剧组人员相当震撼的美景,但考量到维持本片压抑、郁闷的调性,让观众最终无缘看见这些影像。

没有分镜的自由摄影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插图6

“导演不喜欢严谨的走位设计,所以演员都是跟随自己的感觉演出,摄影机也因此有比较自由的运动方式。”洪庆彪表示,本片不仅没有分镜,而且许多看似精致、复杂的影像叙事,也几乎是靠导演、演员和摄影指导,经现场排练之后,直接讨论、拍摄而成。

例如,李锺秀杀死Ben、烧毁保时捷并开车逃跑的片段,洪庆彪原本想尽量贴近演员刘亚仁,并透过手持摄影的一镜到底完成,但拍摄成品显得过度刻意,使得两人决定将此场戏分割成两个镜头,并呈现刘亚仁的完整裸体,才让这个片段的剧情重点及人物情绪更显突出。

► 延伸阅读:《单身动物园》摄影捕捉猎奇爱欲,导演尤格蓝西莫的警世寓言

“电影具有既定的型态,且能提供刺激的幻想故事,
但它的本质跟塑料棚一样,都是空的。”
──《燃烧烈爱》导演李沧东

《燃烧烈爱》改编村上春树小说,以自然光呈现当代惊悚题材插图7

“我想反思电影作为传播媒介的神秘性。”导演李沧东表示,处理本片的暧昧性和不确定性时,他深深地感受到,其实不论是电影还是塑料棚,只要失去人类的关注及利用,两者都将变得毫无意义。

因此,当主角李锺秀在调查塑料棚时,李沧东故意拍摄他由外贴近塑料棚的镜头,令观众无法看清他的面貌,藉以传达李沧东对于电影的看法,让本片不仅有著浓烈的神秘色彩,影像呈现也无处不蕴藏创作者的深刻省思。

文字:邱昶维|来源:screendaily, variety, latimes, theitalianreve, yooahinsikseekland, moviemaker, cine21|图片:berlinfilmjournal, cineentucara, filmaffinity, imdb, nziff, pinterest, rin3101, thecriterioncollection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