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拍片现场,“打光”永远是最漫长的过程之一,除要创造合理的亮度、寻找有效的打光方法,还需避免意外的反光产生。本文特别选出几个常见打光问题,并介绍其观念及实用技巧,让剧组能够灵活运用于片场,创造理想的画面。
营造低光源场景,展现黑暗中的细节
低光源场景,为营造电影氛围或烘托人物情感时的常见手法之一。在拍摄时,摄影师除架设三脚架、调大光圈、调高感光度外,有时也会选择数位摄影机,透过较大的曝光宽容度(Exposure Latitude),以现场的有限光源,捕捉黑暗场景中的被摄物。
如摄影指导Rodrigo Prieto拍摄《沉默》时,多数场景都是用底片拍摄,但在拍摄只有烛光、火把的场景时,他就会改用ARRI Alexa数位摄影机,保留画面里应有的细节,但他仍强调:“这不是处理黑暗场景的唯一方式。选择数位摄影时,还是要优先考虑你想要的画面才行。”
“你必须保护你的阴影,才能维持画面里的对比度”
──《控制》摄影指导Jeff Cronenweth
然而,由于数位摄影机的曝光宽容度较大,一旦低光源场景出现明显亮光(如路灯、招牌灯)时,画面就很容易失去细节,而画面里的阴影也将不易形成,令光影层次不够分明;对此,《控制》摄影指导Jeff Cronenweth,即相当强调保护阴影的必要性。
为保护阴影,Cronenweth在拍摄片中的废弃商场时,舍弃大型灯具,改用25颗小灯泡布光,藉以照亮宽广的低光源场景轮廓,同时尽可能地降低灯泡亮度,让阴影处保留更多黑暗,加强画面中的对比度。他说:“否则你拍到的东西,会比你想像中的多。”
►延伸阅读:为暗色惊悚注入明亮,《使女的故事》摄影精湛捕捉光影
创造逼真的萤幕光,善用滤色片的变化
随科技发展,电影人物观赏电视,或使用电脑、手机的场景,越来越常见于剧情之中,但有鉴于实际萤幕多半亮度不足,令许多剧组改以灯具及色温纸创造假萤幕光。
通常,剧组会以接近日光色温的钨丝棚灯,作为假萤幕光的主要来源,并透过轻微摆动反光板,以及摇晃橘色色温纸(CTO)或蓝色色温纸(CTB),创造萤幕光线闪烁的效果。
若为液晶萤幕或手机平板,剧组则以LED灯板作为主要亮光,唯因LED灯板为多个小灯泡组成,需搭配柔光片匀化光线,才能令效果更逼真。
消除恼人的反光,从摄影、美术著手
反光(Reflection)是每个剧组的梦魇,无论再怎幺小心,画面里总有恼人的反光物体,令剧组人员穿帮。若能控制光源,摄影师通常以降低亮度、柔化光线等方式,减少明显反光,但若无法控制,则需其他技巧。
若是拍摄大面积的玻璃、金属物体表面,除可透过环型偏光镜(CPL),以旋转偏光镜的方式,找到画面中反光消失的角度,也能以大光圈近距离拍摄,并搭配黑布遮掩于摄影机背后,阻挡导致物体反光的光线。
若是拍摄时有易反光的物件,如太阳眼镜、铁制水壶等,则能以摄影消光喷剂(Dulling spray),降低物体反光的效果,或可针对重点反光部位,以蜡、油等膏状物制造脏污,借此减少物体反光面积。
►延伸阅读:忠实呈现影像的不完美——《亚特兰大》低曝光的摄影技法
文字:邱昶维|来源:nofilmschool, premiumbeat, blog.pond5, cinephiliabeyond, premiumbeat, cinematography|图片:brightside, onlineresize, pinterest, variety, timeinpixels